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新闻动态

江西省生态诊断修复与污染阻断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4-12 17:03:39 浏览次数: 【字体:

    4月8日上午,在行政楼六楼视频会议室举行了江西省生态诊断修复与污染阻断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江西省科技厅山江湖办主任张其海,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李文信,省科技厅条件财务处副处长卢荣,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蔡琦等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曲久辉研究员和来自全国其他高校的杰出青年、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副校长等数十位专家学者。我校余欢校长,实验室主任、副校长罗胜联教授出席了会议,我校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的老师及学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科技处副处长刘晓波主持。

  首先,余欢校长对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在百忙中前来参加此次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余校长说,江西省生态诊断修复与污染阻断重点实验室的成立是我校学科建设发展中的一件大事,重点实验室的成立既符合国家关于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的国家区域性发展规划的重大战略需求,又适应了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需要,是我校学科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接着余校长简要的介绍了我校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我校从1952年建校至今,从一个以热加工为主的中专学校发展为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涵盖了55个学科领域、13个一级学科、包含了工、理、文、管、经、法、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综合大学, 我校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得硕士授予权。2009年,经省政府批准,有两个专业获得江西省博士点预测单位的授权,其中之一就是环境与工程学院学科建设点。我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立足为江西地方经济和国防航空事业服务,以我校学科发展为导向,支撑成立起来的江西省生态诊断修复与污染阻断重点实验室,在实验室主任、副校长罗胜联的带领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环境与工程学院承担了国家级课题二十多项,省部级项目二十项,科研经费两千六百多万,承担了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批重大课题。相信按照已有的方向去努力,学科建设会有更好的发展,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目前的发展水平距离博士授权点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任务还很艰巨,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我校学科发展一如既往的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希望与会的专家能为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把关,帮助梳理学科方向,分析研究内容,也希望我校的各位老师同学能借此机会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请教,使我校环境与化学工程专业的发展既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又能为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提供科学决策和技术支持,希望这一学科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江西省乃至全国学科建设的领头羊。

  随后余欢校长为江西省生态诊断修复与污染阻断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委员颁发聘书并合影留念。各位专家参观了学校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生态诊断修复与污染阻断重点实验室主任、我校副校长、罗胜联教授就实验室情况向专家做了汇报,罗校长从学科背景与建设定位、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研究基础、人才队伍、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组织运行与建设目标等六个方面对重点实验室做了全面介绍。颜流水教授就环境污染分析与监测新技术方向研究、彭强教授就环境功能材料、罗旭彪副教授就污染阻断技术方向、陈素华副教授就生态诊断修复技术方向等相继做了报告。

 
  会后,学术委员会主任曲久辉院士及其他委员对我校江西省生态诊断修复与污染阻断重点实验室的汇报情况进行了反馈。专家指出,实验室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细化研究方向,以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立足为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服务,要处理好研究总量和科研质量的关系,并且希望我校江西省生态诊断修复与污染阻断重点实验室科研再上新水平。

 

  出席本次学术委员会的专家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曲久辉研究员,杰出青年南京大学李爱民教授、杰出青年清华大学李景虹教授、杰出青年清华大学余刚教授,同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建夫教授,杰出青年中国科技大学俞汉青教授、杰出青年中南大学柴立元教授、苏州科技大学副校长黄勇教授、湖南大学蔡青云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霍明昕教授、江西理工大学罗仙平教授,杰出青年南昌航空大学副校长罗胜联教授、南昌航空大学李明俊教授。
 
  江西省生态诊断修复与污染阻断重点实验室是我校副校长罗胜联教授领衔,在2010年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技术中心申报中获批立项。这个重点实验室对充分发挥我校科研优势,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江西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等战略性体系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完善了我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使我校在环境工程领域的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