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李景虹教授、北航郭林教授应邀到环化学院讲学
2013年10月14日下午,清华大学李景虹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林教授应邀来到环化学院讲学。李教授和郭教授分别作了题为“石墨烯传感界面的构建及其在纳米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和“无机半导体纳米材料在光电化学及光催化领域的应用”的学术报告,并与学院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报告会由张秋根副院长主持。

在“石墨烯传感界面的构建及其在纳米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的报告中,李景虹教授详细讲诉了自己的研究工作。首先李教授揭示了二维石墨烯的量子电容和催化等电化学特性,为其在电分析化学和生物分析的研究打开新的途径,实现了对于生物小分子的高选择、高灵敏监测。李教授的研究小组采用化学掺杂、金属纳米粒子复合等方法对石墨烯材料进行功能化修饰和改性,提高了石墨烯纳米材料的生物分析功能,阐述了石墨烯的生物学特性。最后利用石墨烯氧化物纳米片层材料作为跨膜载体运输核酸适体探针,为活细胞内能量物质的研究和城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


之后,郭教授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其研究组对无极半导体纳米材料在光电化学及光催化领域的研究工作;分别是:1.TiO2基的光电极的制备及光电化学性能,2.AgBr纳米光催化剂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3.Ag3PO4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4.微/纳米氧化亚铜的水生态毒性。


报告深入浅出,让师生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李景虹教授和郭林教授对每位师生提出的问题都给予了详细的解答,同时也分享了自己科研生涯的耕耘与收获,希望大家都能够怀着感恩、敬畏之心,平和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对科研学习要多一分坚持,少一分急躁。
李景虹,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6年12月,获得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理学博士学位。1997-2001年,先后在美国伊利偌大学化学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化学和生物化学系和克莱姆森大学从事研究。主要研究方向:1、生物电分析化学:生物电化学与生物传感、生物界面电化学、分子识别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现场即时检测;2、材料电化学:纳米电化学、功能电极界面构筑与组装、室温离子液体电化学;3、能源电化学:先进功能电池材料、电催化、锂电池、超电容器、电催化、光电化学。
郭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批校长直聘教授,同年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资助;2001年8月-2003年2月获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2003年获北京市青年科技论文一等奖、同年获北航首届青年教师奖;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中国化学会特种化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无机盐专业学科带头人,国家基金委第十二届材料工程学部材料评审组成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蓝天学者特聘教授、应用化学学科责任教授,化学教学与实验中心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863”计划、“973”子课题、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等研究课题。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微结构表征和特性研究。近年来,有关纳米材料研究成果共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如:J. Am. Chem. Soc., Nanoletters, Adv. Fun. Mater., Small, Chem. Mater., Chem. Comm.)上发表90余篇SCI收录论文,SCI引用9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