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涂新满老师
2013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涂新满老师(摄影 舒越)
有的人,虽有着云淡风轻的性格同时也兼具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总是努力将一件事情做到最好;有的人,有着满身光环却不刻意炫耀,而是将光环收藏起来,谦虚接人待物;有的人,对待工作、教导学生颇为严苛却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样的人,无论身在何处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师涂新满便正是这样一个人,正是昌航一道景。
苦下功夫——埋头做,走出自己一片天
初次见到涂新满老师时,他正埋头于一片数据之中。简单的开场白后,亲切温和的形象与性格便已跳脱出来,展露无遗。
涂新满出生在湖南省岳阳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庭背景等因素,学生时代的他继承了岳阳人吃苦耐劳,独立自强的秉性。不论是在大学,还是攻读研究生,涂新满一直坚持半工半读。读长沙大学时,湖南省所有专科学校化学专业推选10名学生进入湖南师范大学专升本学习。可就是这样微小的机会,仍被涂新满攥在了手心,当然,凭借的正是长期以来的刻苦好学。尽管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涂新满非但没有松懈,反而更加努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不仅带动了寝室的学习氛围,甚至仅花了五年时间就完成了硕博连读,并获湖南省优秀论文。当谈起那段经历时,涂新满感慨地说:“那时的学生主动性很强,做什么事情都能够独立完成。导师要求十分严格,我们既敬畏又佩服。不过,也正是这样严谨的作风使我终身受益,现在我亦时常用此来教育我的学生。”一代一代地言传身教,优良的作风便如此这般传承开去,深入骨髓,如影随行。
涂新满是做理论研究的。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不仅需要细致入微的心思,更需要不断尝试、不怕失败的韧劲儿。他的硕士论文就是在一年多不间断地反复实验中一点一滴打磨出来的。这是一个研究高分子形成过程的实验,目的就是要将其中的原理解释清楚,虽然这在国外已经有过研究,但涂新满却在自己的实验过程中有了新的发现,其结果亦和国外的理论有一些差异。不随意认同、也不随便否定,搞科研就是要将所遇到的一切问题搞清楚、弄明白,于是,涂新满重新开始了这一实验。这是一个不断推翻自己原有理论的过程,艰难并且痛苦。可就是在这样反复地否定和怀疑中,涂新满终于找到了答案,他的论文因此也比国外的理论解释得更为透彻与详尽。失败,再来;否定,肯定。科学研究容不得零星懈怠,亦无半点情面可言,只有持之以恒地走下去,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天地。涂新满用自己的经历,对此作了最好诠释。
当被问及科研项目中的难点时,涂新满表示如何将科学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怎样付诸实践,这是一个难点。是啊,理论是抽象的东西,如何让它在现实的大地上生长出绚丽的实践之花,则需要花上一番苦功夫。 漫漫的科研路上,涂新满奋力跋涉着,虽艰辛,犹未悔。
醉心科研——寻良方,解决企业大难题
任何事情,如果投身其中,坚持到底,就会发掘出无限趣味和重大成果。“把科研理论运用于实践,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就是涂新满所思所想所做之事。一旦倾心,乐此不疲。
2010年,南昌盛华有色金属制品厂找到了这位分析化学专业的博士,邀请他为公司做技术开发,找出电镀液生产的良法。在此之前,这家制品厂一直是采用化学方法生产电镀液,不仅利润低、消耗大,对环境的污染也很重。接下任务后,涂新满便开始在实验室里一点一点做起,通过改变直流电电流、电压的参数,在电解槽里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前进着。由于生产电镀液的原料带有剧毒,这样的实验无疑危险性很大。不过,在涂新满的严谨与细心面前,危险的系数还是降至为零。那是一段怎样的日子啊?用“废寝忘食”一词来形容,丝毫不为过。涂新满时常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天,留心观察,仔细钻研。在学生们口中,他们的涂新满老师就是一个连轴转的“工作强人”,“要找他,只需在实验室”成为学生中的默契。终于,辛勤的付出换回了累累的硕果。实验结束后,涂新满带给盛华有色金属制品厂的,不仅是30%的成本节约,更基本实现污染物的“0”排放。看似简单的两个数据之后,是只有涂新满自己才能体会到的无尽的付出,还有那份成功的喜悦与满足。
进行科学研究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研究者有着极强的耐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从2010年起,涂新满就着手进行着一个863项目——锑冶炼砷碱渣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直至2013年,这个项目才完成并结题。整整三年,着实不易。锑提炼的过程中会有砷碱渣产生,将它提炼出来能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大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这个实验有着可观的经济和生态前景,与此同时也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和突破:首先砷和锑以盐的形式存在,但它们性质相近,溶解度也很接近,要将它们分离并非易事;其次,砷有剧毒,在此之前他能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少之又少,必须自己通过实验慢慢收集数据;再者,如果能够攻克此项技术,就能将锑和砷分离,提取其中的锑,并将原本要丢弃的砷循环使用,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
三年积聚、三年等待,厚积薄发的力量可想而知!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在湖南娄底锑都锡矿山投入使用,不仅给企业节省了25%的成本,而且改变了当地将砷碱渣随意堆放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面对取得的如此大的突破,涂新满只淡淡地说,能运用自己所学,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最欣慰的事!谦虚淡然,不骄不躁,方可成就大事,此言不虚!近年来,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子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7项;在Chem. Eur. J., J. Phys. Chem. B, Biosens. Bioelectron和Electroanalysis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单篇被引用最高达74次;获发明专利4项。科研路上无止境,不畏艰难勇攀峰,这不正是涂新满的真实写照?
倾心教学——严与爱,浇筑心力为学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专注科研的同时,涂新满没有忘记自己的本业——教书育人。他有一个强烈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要学会知识的迁移,也就是要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在实践中。课上,他时常将自己在实验中碰到的问题和学生一起交流探讨;课下,他鼓励学生多动手实验,增强实践能力。被涂新满感染着,鼓励着,带动着,学生们科技创新的兴趣越来越浓,能力也越来越强。2013年10月,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由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邹建平、涂新满等老师指导的学生科技项目《新型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性能研究》获得自然科学论文类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在挑战杯国赛一等奖“零”的突破。此外指导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环境光催化及资源循环利用团队”于2014年2月被命名为国家级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获得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的资助,是我校在本项评选中首个被命名的团队。
一个好老师不应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还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在和涂新满所带的大二学生闲聊中,透露着有关于他的许多信息与细节:这是一个朋友般的老师,亲切平易,几乎每周都会去宿舍走一圈,简单到只为和孩子们聊聊天、谈谈心;这是一个慈父般的老师,细致入微,甚至时常提醒孩子们寝室卫生和穿衣吃饭这些生活琐事;这是一个肯在学生身上用心的老师,他能准确地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和学生聊天的过程中总会花心思地引导他们从内心爱上自己所学的专业。
听听学生们怎么说吧?研一学生周仁韬说,他是一个工作狂人,要么上课要么在实验室,“不是他去课堂上找学生,就是学生来实验室找他”。这一来一去中,师生情谊就这样稳固了下来,孩子们也从他身上拼命地学习着那股认真劲。
已经研三的钱圣明说起涂老师,就像在说着自己的家人一般亲近。“他经常教导我们要了解科研套路,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周密思维。他身上散发着迷人的人格魅力,严谨、谦虚、平易、认真,跟着他,受益匪浅”。寥寥数语,已见学生的崇敬之心。
世语有云:“世上,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说得是,再远的路、再高的山,只要用心去做,就没有达不到的。从涂新满身上,我便读出了这句话的深意。于科研,他孜孜不倦、刻苦钻研;于教学,他善于发现、乐于引导;于学生,他倾注心力、亲近可感。人生道路还很长,只是,我们相信,凭着那份坚韧、那份谦逊、那份执著,涂新满必然在其人生大道上越走越宽广,收获更多的成功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