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林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爱杰研究员应邀到环化学院讲学
2015年1月25日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林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爱杰教授应邀来到环化学院Q204讲学。郭教授和王教授分别作了题为“非晶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和“水中低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强化去除新型工艺系统及调控机制”的精彩的学术报告,并与学院的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报告会由罗旭彪院长主持。
在“非晶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的报告中,郭林教授从五个方面详细讲诉了自己的研究工作。郭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什么是非晶材料,再介绍了非晶材料的发展和特性,从短程序、中程序和拓扑序三个方面介绍了非晶材料的有序性,并详细介绍了非晶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磁特性和催化特性等特性。之后郭教授介绍了非晶纳米材料方面现阶段的研究进展:1.微纳米级非晶材料在催化、能源等领域均表现出优异的性能,2.对非晶材料而言,由于其内部结构长程无序的特点,控制其生长方式进而实现纳米材料的组成、形貌、尺寸大小和组装方式等是非晶纳米材料的热点和难点,最后再详细从非晶Ni(OH)2纳米材料的制备和特性、对规则形貌非晶纳米材料形貌的调控等方面介绍了自己团队在非晶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郭林教授作报告.jpg

王爱杰教授作报告.jpg
之后,王爱杰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我国现阶段废水安全回用需求迫切的状况,提出了生物催化电解原理的工艺思想,介绍了废水处理流程的每一阶段处理方法的总体思路。接下来王教授再详细介绍了水质调节、强化污染物梯级讲解、水质深度净化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处理工艺。王教授还介绍了团队的四个技术示范系统。最后王教授介绍了现阶段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王爱杰教授回答环化学院罗旭彪院长的问题.jpg

师生认真听取报告.jpg
报告深入浅出,让师生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郭林教授和王爱杰教授对每位师生提出的问题都给予了详细的解答,同时也分享了自己科研生涯的耕耘与收获,两位教授精彩的报告让与会的师生们受益匪浅。
郭林教授简介:
郭林,男,1964年10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先后于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博士后。曾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做访问学者,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低温物理研究所做“洪堡学者”。200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批校长直聘教授, 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教育部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航应用化学学科责任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无机盐专业学科带头人,国家基金委第十二、十四届材料工程学部材料评审组成员,教育部胶体与界面化学应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研究方向集中在纳米材料的制备、微结构表征和特性研究方面。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973”课题等多项课题。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化学、材料领域重要期刊(如:J. Am. Chem. Soc., Adv. Mater.,Nanoletters)等上发表170余篇SCI收录论文。指导的博士生的论文2篇获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 1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作为第一获奖人,2010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王爱杰研究员简介: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00年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硕-博连读),1997年作为优秀博士生提前留校(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2002年至2007年曾先后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美国奥克拉荷马大学从事访问研究。长期从事污染物定向生物转化与资源化研究,在废水生物脱硫脱氮耦合硫资源回收、微生物催化电解强化难降解污染物定向生物转化、有机废物生物转化可控制备碳源/能源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其中1项为第一完成人),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6项,科学出版社专著4部。发表SCI收录论文9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目前,担任中国科学院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水协会(IWA)厌氧专业管理委员会委员亚洲区代表,IWA中国厌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Applied Environ. Microbiol., J. Environ. Analytical Toxicology, J. gene Technol. 和Energy Emission Control Technol. 的编委,《可持续能源》主编,《生物信息学》副主编,美国微生物学会第二任驻华大使,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生态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环境微生物专业委员会理事等学。